特色经济作物量效齐增,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苗情长势好于去年同期,蔬菜、水果、茶叶、鲜切花产量分别增长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江边村,村民在大棚里采收羊肚菌。新华社 胡超摄
工业生产支撑有力,卷烟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工业较快增长(7.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24.4%、连续21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
服务业高速增长星空体育官方网站,特别是8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4%、较去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
从需求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增长17.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7%,工业、农业、旅游业等重点行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市场活力看——财政收支增势良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5%、2.2%,民生支出占比达74.5%,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截至3月底,实有经营主体647.06万户、同比增长26.6%,较2023年底净增14.8万户,实有企业148.03万户、增长36.99%,“四上”企业总数达2.31万户、增长16.24%、较2023年底新增1587户。
从发展质效看——就业形势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5.2%、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2.3%。重要民生商品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下降0.2%。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加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9.4%。
镇雄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森林火灾等抗旱救灾有力有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07%、16.22%。
8个州(市)经济增长回升向好,文山、丽江、曲靖、红河、楚雄、大理等6个州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1个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州市增速达到两位数,各州市在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上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云南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看:
难中求进的4.6%。一季度,云南统筹多重任务、考虑多重约束、平衡多重目标,克服了需求不足、信心不振带来的投资、消费相对疲软影响,有效应对了气象干旱严重、化债压力增长、房地产深度下行及衍生影响加重、交通水利投资退坡等困难,这个增速,客观反映了发展的现实困难,也充分体现了经济工作的成绩。
发展动能转换的4.6%。一季度新能源快速投产并网的红利持续释放,新能源发电225.5亿千瓦时、增长102.3%,有力保障了产业发展用电,大工业用电量增长14.9%。“新三样”集聚成势、成效加快显现,绿色铝产业增加值增长39.6%,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长38.4%;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7%、20.1%,工业由传统产业拉动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结构调整优化的4.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实现增速、占比双提升,增长17.9%,占比达51.7%、较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产业民间投资增长32.4%、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达64.8%。东西部协作更加密切,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能力持续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开放发展更具活力。
发展环境优化的4.6%。“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300亿次,云南人气和热度激增,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成为人们心之所向的地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快速增长,经营主体从多起来到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的趋势更加明显,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
当前,云南经济转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但总的来看,云南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各方面工作挖潜增效空间都很大,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将加快释放,沿边产业园、面向印度洋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国际陆海大通道、口岸经济等建设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心生向往的地方,云南的资源优势、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全省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这些有利条件都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保障。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省领导赴州市开展常态化督导帮扶机制,帮助各地梳理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各部门优化工作方式方法,按天推进工作、逐项抓实任务,树立了责任明晰、注重实绩、奖惩分明的鲜明导向,形成了部门担责尽责的工作链条。
下一步,随着前期政策效应显现、后续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各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云南经济向好发展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云南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今年一季度,省文旅厅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原则,成立了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起进一步服务文旅经济及挂钩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全厅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对重点文旅企业“一对一”精准对口服务,梳理出服务企业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一周一汇报、半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加强督促落实。
今年一季度,全省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4%,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增速达13.8%,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达10.0%,文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文旅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持续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尽快推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的措施意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活跃旅游消费市场,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从源头上增强文旅企业发展动力。
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全力组织办好5月份在怒江举行的“2024中国(云南)探险旅游发展大会”,吸引来自全球的探险旅游企业齐聚云南,为云南文旅企业对外交流、吸引流量、扩大消费、加快发展搭建平台。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制定鼓励文旅业态创新项目的具体办法,推出支持文旅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导全省围绕“探险+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谋划储备500个以上文旅创新项目,省级重点扶持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编制《文旅康养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研究提出加强文旅产业人才引进和支持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和人才交流搭建桥梁纽带。
2023年以来,云南全面提速新能源开发建设,投产新能源装机2086万千瓦,为今年能源电力保供创造了良好条件。2024年,云南省能源局及早制定全年电力保供方案和重要时点、关键节点的保供细化方案,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会商研判,针对性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新能源投产并网,推动火电稳发增发,优化西电东送安排,抓好存煤和蓄水,持续夯实能源电力保供基础。
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火力发电量达到16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风力发电量145.9亿千瓦时,增长61.2%;太阳能发电量46.9亿千瓦时,增长163.7%。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屡创新高,达到24.2%,有效弥补水电下降影响,成为枯期电力保供关键。
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9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保障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总体看,能源电力保供形势持续向好。当前火电存煤同比增加41万吨,水电蓄能同比增加58亿千瓦时。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今年以来3次优化调减负荷管理规模,4月10日起全面放开用电负荷管理。此外,油气产供也保持稳定,一季度加工原油同比增长14.1%,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4%以上。
二季度逐步进入汛期,对水力发电较为有利。云南省能源局将强化来水及供需形势研判,深入挖潜增效,滚动优化能源电力保供措施,全力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强化“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联合调度,增加水电出力,有序释放水电蓄能;持续优化火电运行方式,确保存煤维持在合理水平;强化区域互济,持续优化西电东送月度安排,协同好西电东送与省内用电,抓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
加快新能源、水电、煤电等新增电源建设。持续打好新能源投产并网攻坚战,加快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尽快形成电力供应增量。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电力保障,促进优电优用,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打好电煤保供攻坚战。加快推进煤矿建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先进煤炭产能安全释放,增加煤炭产量;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电煤供应,支持火电稳发增发。
抓实油气供应保障。保障中缅油气管道运行平稳,实现全年原油加工量稳定,提升油气供应能力与水平。
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平稳。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是2023年三季度以来最高增速,稳中有进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回落。物价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外贸形势有所好转,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额同比降幅较2023年收窄12.3个百分点,3月进出口额环比增长20%。
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第一产业总体平稳,种植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5.2%、5.9%,比2023年分别加快0.7、2个百分点,种植业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贡献率88.9%。第二产业加速回升,对GDP贡献率27.4%,比2023年提高9.2个百分点。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实现增长,增长面65%,比2023年提高10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33.3%、24.4%、15.2%。第三产业稳步恢复、贡献率达到66.5%。1-2月(错月指标),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32.4%,比2023年加快12.4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6.0%、23.5%、20.9%,比2023年加快30、0.2、3.8个百分点。
有效需求持续恢复。消费需求稳步回升。随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升级类消费保持活跃、生活消费加快恢复。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2%、8.7%、10.3%、14.4%,均比1-2月有所加快。投资需求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2023年收窄2.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交通、水利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比2023年大幅提高9.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比、增速双提升,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2百分点;民间投资回升转正、增长2.1%,自2023年4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高端制造发展加快,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21.7%,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4.7、16.3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势迅猛,1-2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分别增长141%、38.7%。高科技产品消费高速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5%、17.4%、23.8%。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省经济开局良好、成绩来之不易。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落实落细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高于1—2月0.1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24.4%、连续21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增长势头强劲,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合计达45%,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绿色铝产业。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较大规模电解铝产能优势,加快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产业链,持续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中铝、魏桥、神火、创新、中信戴卡、今飞等行业头部企业齐集云南发展,以文山、昭通、曲靖、红河、昆明、大理6个州市为重点发展区域,形成“铝资源—电解铝—铝合金—铝加工—铝应用”完整产业链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电解铝产能600余万吨,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电解铝产能将达800余万吨,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铝水不落地”,建设一批高端铝合金、铝箔、汽车轮毂、零部件等铝材加工项目,产能合金化率达到70%。2023年全省绿色铝成为新的千亿产业,达到1184亿元。今年一季度,电解铝产量增长33.6%,绿色铝产业增加值增长39.6%。绿色铝产业厚积薄发,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硅光伏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加速推进硅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布局。隆基楚雄生产基地成为全球主要单晶硅单体切片工厂;通威保山多晶硅项目成为居全球前列的多晶硅单体生产基地;晶科下线云南省首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宇泽半导体率先实现110微米210“小金砖”量产。目前全省建成多晶硅产能5万吨,通威二期、信义一期多晶硅项目即将投产。建成单晶硅产能120余GW,规模全国靠前。加快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电池片和组件项目加快建设,延链强链效果明显。统筹推进硅光伏配套产业发展,坩埚项目同步建成,昭通旗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产线即将投产,将填补云南光伏玻璃产品空白。2023年,全省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94亿元,增加值增长36.7%。今年一季度,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长38.4%,连续21个月保持25%以上增长,“光伏之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新能源电池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持续强化政策引导,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入了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杉杉科技及贝特瑞等正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恩捷股份、多氟多等上游配套企业,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电池制造龙头企业落地云南发展。推动产业链加快向电芯、储能电池环节延伸,目前全省已建成正极材料60余万吨、负极材料40余万吨、消费电池2.5GWh、储能电池9GWh,动力电池项目加快建设,铜箔、铝箔、补锂剂、电池回收利用等一批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2023年,产业总产值达333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今年一季度,克服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新能源电池产业扭负为正,同比增长3.1%,比1-2月份加快15.4个百分点。
下一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厅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巩固提高云南工业“新三样”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楚雄市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挖潜力、育增量、上项目、兴产业,保持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06亿元,同比增长5.6%。
坚持项目支撑,开辟投资驱动新赛道。把项目投资重点转向产业投资、科技创新,全力推进滇中楚雄科创城、天然气发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宇泽三期20GW拉棒和22GW切片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川至600吨母合金8万只石英坩埚、龙川江万亩良种育繁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51个。
坚持兴工强市,打造实体经济新引擎。改造升级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千亿级绿色硅光伏、百亿级风电装备制造、百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链成群,宇泽、晶科、滇中有色、神威药业等8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定生产,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坚持建园引凤,抢占产业集链新高地。围绕打造千亿元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云甸化工园区、静脉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零碳产业园建设,引进衡楚药业、伯乐遇马、天源环保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一季度实现园区营业收入317.2亿元,增长10.5%。
楚雄市以健康县城建设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健康县城建设“7个专项行动”,2023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62%,创卫市民综合满意度达97.8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0.6%,人均预期寿命达77.98岁,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今年4月9日,全省健康县城建设现场会在楚雄市召开,楚雄市园区“幸福里”“家健康”和社区“五星服务”等经验迅速推向全省。
园区“幸福里”引领就业创业。全州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使用,创新“幸福里”打造零工市场,积极挖掘“本地有业可创、就近有工可打”的潜力活力,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管着老、看着小、有钱赚目标。
“家健康”推动巾帼建功。首创“健康妈妈”工程,组建“健康妈妈爱心队”170支,为2000余名“一老一小”送去亲情关怀;开展“把妈妈留在家”巾帼创业就业行动,组织技能培训123场次,“健康妈妈”创办领办企业和社会组织达1600余个,带动妇女创业就业3.5万余人。
“五星服务”情暖千家万户。首创社区“五星服务”模式,建成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1个、老年幸福食堂10个,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6万人(次),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7.2万人(次),“家门口的养老”有品质有温度 。
近年来,曲靖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第一抓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三大经济”和大抓招商引资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整体联动、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大招商”工作机制,动态编制“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产业链图、产业态图、产业群谱,招商目标企业库、资源要素保障库、项目库,项目总投资清单、年度投资清单、在建项目清单、拟建项目清单、在谈项目清单、拟谈项目清单),组建4个驻外招商分局、10支产业招商工作队、51个主导产业招商工作组,强化“一把手”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引进德方纳米、亿纬锂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江苏润阳、信义玻璃等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和配套企业加速集聚,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片”的乘数效应,推动新能源电池和绿色硅光伏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建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34.5万吨、负极材料1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23GWh,成为全国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建成产能最大的城市;建成多晶硅产能6万吨、单晶硅棒及切片60GW、高效电池片23GW、高效组件5GW,成为具有完整硅光伏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城市,绿色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产业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优势型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
2023年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3.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9.98%,2024年一季度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63.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70万美元、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为实现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规上工业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曲靖市将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抢抓省委、省政府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委对曲靖“努力在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要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区位交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产业集群效应等优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努力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一园一策”推动各个园区深耕主业、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聚焦“招什么、谁来招、怎么招、招来怎么办”等,在高质量谋划、构建“大招商格局”、主动精准对接招实、强化服务保障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引进一流企业、培育一流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在曲靖全产业链聚集发展。星空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