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一些少数民族村寨,每逢新春佳节,妈妈们会为孩子准备手工制作的芦笙、衣服等礼物,寓意来年陪伴孩子的成长和远行;孩子们也为忙碌了一年的妈妈献上有特殊意义的感恩礼物。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潘妹兰(右)和女儿潘合东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2日摄)。今年,潘妹兰像往年一样,为女儿准备了民族服饰;在贵州民族大学读书的潘合东用勤工俭学的收入,为妈妈购买了过冬的衣服和鞋。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代村,龙明西(左)和14岁的女儿吴川利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5日摄)。今年春节,龙明西给女儿吴川利绣了一条新腰带;吴川利则给妈妈带回了上个学期在学校获得的多张奖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代村,吴院妹(右)和女儿龙晴凤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5日摄)。今年春节,吴院妹给女儿织了一条新头巾;龙晴凤则给妈妈送上了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的跳绳金牌。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果木园林景观盆栽网站,潘春迷(右)和女儿潘木枝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2日摄)。今年春节,潘春迷为女儿购买了新头饰;刚刚参加工作的潘木枝给妈妈包了一个大红包。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70岁的梁英迷(左)和女儿梁园花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2日摄)。梁英迷每年都准备禾花鱼,等孩子们过年回家的时候一起吃;梁园花则为妈妈绣了一个包。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韦玉春(右)和儿子韦寿宜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0日摄)。今年春节,常年在广东打工的韦寿宜给妈妈购买了两套民族服装;韦玉春则为刚刚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的儿子做了几个陀螺,希望他把家乡的陀螺文化发展传承好。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何玉清(右)和儿子吴良缘在展示新年礼物(1月31日摄)。今年春节,何玉清为刚刚上大学的儿子吴良缘准备了一把新芦笙,希望他把芦笙文化传承下去;吴良缘为妈妈买了一套手机支架,帮助妈妈更好地做直播。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梁足英(右)和儿子卜贵兵在展示新年礼物(1月31日摄)。梁足英每年都会花大半年时间,给儿子准备一套苗族服饰;在外地读书的卜贵兵为妈妈买了一条围巾。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大学生梁任宝(左)和妈妈韦妹支在展示新年礼物(2月14日摄)果木园林景观盆栽网站。去年,梁任宝考上了广西一所本科院校的美术专业。今年春节,梁任宝将一幅家乡的素描作品送给妈妈作为新年礼物;韦妹支则送了一包素描纸给儿子,希望他能把家乡的风土人情描绘下来,将来在家乡办画展。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代石英(中)和女儿卜妹冬(左)、卜妹季在展示新年礼物(1月31日摄)。今年春节,代石英给两个女儿准备了小亮布槌,希望她们以后跟着自己学习做亮布;卜妹冬、卜妹季则给妈妈送上了期末考试的奖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各大电商平台及线上线下商超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消费热度不减,消费者的“买买买”也透露出年货消费的新亮点。
年糕的制作十分讲究,糯米粉、咸蛋黄、五花肉、花生油以及红糖水一样都不能少,每道工序都讲求细节和技巧。
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98亿人次,铁路客运量预计1296万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62万人次,民航客运量预计216万人次。
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岱岭畲族乡富源村文化广场,畲族刺绣浙江省非遗传承人兰瑞桃(右三)领着畲族姑娘们在为新春“村晚”表演节目——竹竿舞认真彩排。
电子地图上涵盖“观展演赏村晚、看展览逛庙会、戏冰雪享演出、逛商圈品书香”等四大板块、400余项活动、场景,并提供检索、导览以及导航等服务。果木园林景观盆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