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进一步推动经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3-02 00:12:56    浏览:

[返回]

  1.市发展改革委党委书记、主任项伟胜通报温州市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相关情况;

  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我市正式出台《温州市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政策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党委书记、主任项伟胜同志,来为大家做介绍。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市经信局副局长丁加力同志,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勇敏同志,市财政局副局长叶晓东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乃华同志,他们将一起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市发展改革委党委书记、主任 项伟胜: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温州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今年,我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温州市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为“8+4”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突出政策体系延续性。“8+4”政策实施一年来,我市安排市级财政资金87.1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负超350亿元,有力支持了温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在全面承接落实省“8+4”经济政策体系基础上,我市延续、优化2023年政策条款,保持政策体系“框架不变、总体稳定”,还是8个政策包+4张要素保障清单。

  二是突出政策内容实效性。我们充分评估2023年政策实施效果,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果断缩减、无效政策全面压缩”的原则,围绕国家新要求、外部新变化、温州新发展,聚焦企业关切、群众关心的领域,对政策体系进行迭代完善。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资金、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财政支持精准直达。

  三是突出政策设计温州味。我们将省“8+4”经济政策和我市“4+1”产业政策进行综合集成,增加了部分富有温州味的特色化政策举措。如金融保障方面,深化推广“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对科技企业给予信贷政策倾斜;破解企业用地难方面,打造“数据得地”改革2.0版,让优质企业从“跑腿要地”到“快捷拿地”;居民增收方面,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从兜底型保障向发展型帮扶转变。

  1.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实施重大项目“百项千亿”工程,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管理、要素保障、对接争取、赛马激励机制,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审批能快则快、资源要素应保尽保。特别是在落实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5项任务清单”上,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 “3个不低于”、招投标“七个不准”等要素保障政策,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2.科技创新政策。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集成了不少我们温州特有的创新性支持政策和举措,如,统筹市、县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副总”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打造“科技轻骑队”,增强企业科技服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价入股。

  3.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培育政策。围绕“5+5”产业,迭代形成“产业链链长制”2.0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要素保障上,我们提出了系列特色举措:一是做好工业用地4篇文章,实施“数据得地”、增加混合产业用地、整治低效工业用地、深化“空间换地”,全市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40%;二是分批次遴选产生一批“首席专家”列入“瓯越英才计划”,授予“产业首席专家”称号,享受D类人才待遇;三是实施“数据得贷”改革,推动中小企业“一键获贷”“无感获贷”。

  4.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在重点平XK星空体育台、产业、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大力支持服务业重点平台打造,对新认定的省级、市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管理机构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二是大力支持信息服务业稳进提质,开展我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工作,推荐纳入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三是大力支持领军企业培育,建立30家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库,依法依规给予要素保障支持。

  5.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和交通强市建设政策。提速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纵深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一方面,推动温州“四港”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强市重大项目建设,研究制定2024年温州港物流、集装箱海铁联运、民航航线等奖补政策。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交通惠民,持续实施温州市高速公路差异化政策,减免通行费6亿元以上;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增综合性服务站点20个。

  6.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双向发力,实施扩消费、稳外贸、优外资组合拳,并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优化消费环境,改造提升商圈、商街等高品质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组织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重点打好外贸“稳拓调”组合拳,开展境内外拓市场活动200场以上,举办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系列工贸对接活动100场以上。重点支持制造业外资招引,鼓励各县(市、区)制定个性化外资优惠政策,争取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5个左右。

  7.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别是在缩小“三大差距”方面,重点做好三个推动。推动山区海岛县与经济强县、国资国企、社会力量建立“1+1+1”结对合作关系,促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在全市推行居住证和居住时间跨区互认转换改革;推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财政贴息政策,加大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

  8.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我们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支持推进“劳有所得”,促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XK星空体育就业创业;支持推进“幼有善育”,推动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全市一次性育儿补贴;支持推进“学有优教”,全市乡村学校和公办义务教育“教共体”覆盖率均达到100%;支持推进“病有良医”,开展同质同标的参保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支持推进“住有宜居”,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以上;支持推进“老有康养”,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200个;支持推进“弱有众扶”,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帮扶残疾人就业1300人。

  包括资金、土地、能源、人才4个方面要素保障。资金保障方面,今年市本级财政将安排90.4亿元支持“8+4”经济政策;力争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200亿元左右,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00亿元左右。土地保障方面,全市将供应建设用地3.5万亩,整治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万亩,满足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能源保障方面,今年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200万吨标准煤以上、腾出存量用能空间30万吨标准煤以上,推动工商业电价稳中有降。人才保障方面,实施“人才新政40条”4.0版,做好人才认定、奖补落实工作,做大市域人才储备,为温州“强城行动”提供智力支撑。

  浙江日报的记者:我想了解温州市今年产业培育政策与去年有哪些不同?请为我们介绍下,谢谢!

  市经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丁加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的一年,我们根据国家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对标省“415X”集群培育的部署,立足市“强城行动”重点任务,迭代更新了产业培育政策包。与去年相比,有3方面的提升。

  一是覆盖面更广。今年的产业培育政策包,一方面,聚焦要素资源供给,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产业基金、制造业金融、工业用地、产业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着眼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未来先导区建设、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牵引性工作,明确年度目标和政策举措。

  二是支撑性更大。在财政资金上,除专项资金保障外,各地还可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以上,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培育。在税收优惠上,除现行减税降费政策外,重点突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领域,如集成电路企业可享受所得税减免、进口关税减免、新购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分期纳税等政策。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可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在产业基金上,推动产业基金加快项目投资,确保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0%以上。在金融支持上,推动金融机构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星空体育官方网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创新“亩均信用贷”“碳均信用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升级、制造业中长期项目等支持力度。实施“数据得贷”改革,建立企业便捷获得信贷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在工业用地上,打造“数据得地”改革2.0版,把“数据得地”的受益面逐步拓展至所有需要新增供地的增资扩产项目。继续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地,支持工业用地带条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租赁。鼓励有条件的工业项目容积率提高至3.0以上。企业在自有工业用地上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在人才支撑上,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产业人才入选比例不低于60%。

  三是导向性更强。未来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方向,做好中国(温州)智能谷、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和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等平台建设,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经济领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力争在智能制造、新型消费、高水平科研活动、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企业发展方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鼓励各地优化完善对制造业A、B类企业的奖补,推动产业项目和优质企业向园区集中,并实施“个转企”直接变更便利化登记、三年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等。

  浙江交通之声记者:请问,今年温州财政将如何保障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落地见效?谢谢!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叶晓东:感谢这位记者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过去一年,我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力保障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落地见效。今年,在新一轮经济政策体系中,我们将按照“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原则,着力构建财政要素支撑体系,主要是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一是适度加力做好资金统筹文章。2023年,市财政统筹市级财政资金87.07亿元,有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要素支撑。2024年,严格按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通过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举措,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全市共安排财政资金294.17亿元,其中市级资金90.38亿元,均较2023年有所增长,体现适度加力原则,把更多财政资金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

  二是精准提效做好结构优化文章。充分考虑温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按照“新增一批、延续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对2023年经济政策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财政政策进行梳理整合、调整优化,确保财政资金投向更精准、更适配、更高效。比如,在当前全XK星空体育社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市财政聚焦科技创新政策包,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强基、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能换挡。

  三是优化协同做好要素支撑文章。过去一年,在做好“8+4”经济政策资金保障的同时,市财政全力打出减税降费、政策奖补等系列企业增值服务“组合拳”,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350亿元。2024年,市财政局将深化政策要素协同,积极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专项债券争取、政府采购支持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财政支撑。

  四是不遗余力做好民生保障文章。2023年,全市民生相关支出93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9.3%,助力我市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4年,市财政将继续把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加大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资金保障力度,更加聚焦就业优先、百姓增收,更加突出教育为本、群众健康,更加关注、帮扶对象,用财政工作的实干实绩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温州日报记者:温州已连续三年在“新年第一会”聚焦“人才和科技创新”,因此我想了解今年温州科技政策礼包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朱勇敏: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的科技创新政策更加聚焦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成效为我市“强城行动”作出更多贡献。

  今年,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市级财政科技资金预算安排22.77亿元,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的要求,加快资金下达进度。主要是“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浙江省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同时,我们将扎实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打造创新策源地,牵引带动市内“1+8”高新区提高创新强度。

  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激光与光电等科技前沿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今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400万元左右,预计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3亿元左右,市级将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100项以上,单个项目市财政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经费。对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予以1:1配套,以创新联合体方式实施的特别重大的项目,省市县联动最高可给予3000万元财政补助。

  三是强化科技企业培育。企业是创新主体,科技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将重点实施科技企业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奖补等政策,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升级版,深化“科技副总”“科技轻骑队”“科技指数贷”等科技服务,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024年市级财政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企业培育奖补资金9800万元左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省科技型企业18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5%,预计通过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为企业减免45亿元以上。

  四是强化创新环境营造。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孵化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的部署要求,努力跑出大孵化器集群建设的加速度,让孵化空间切实成为推进我市产创融合、青年就业创业的“梦工厂”。2024年,预计新增高品质孵化面积200万方以上,新招引创业项目3000个以上、新招引青年创业创新人才2万人以上。

  通过扎实落地科技创新政策,将进一步加快形成我市新质生产力。2024年预计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2.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25%以上。

  温州新闻网记者: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请问我市今年在支持推动乡村振兴上重点聚焦在哪些方面?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乃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昨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实施“兴村九大行动”的意见。今年市级财政计划安排资金近3亿元支持乡村振兴,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在稳粮保供上,我们要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扶持粮食规模经营、生猪规模养殖、现代海洋牧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9亿斤以上。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围绕预制菜、大黄鱼等“六个一”产业,落实全产业链培育补助政策,重点支持平台建设、设施改造、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10条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在农业科技支撑上,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重点支持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农业设施装备升级以及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

  二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深化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重点支持“一县一带一片”乡村连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争和美乡村覆盖率达40%以上。在提升宜居品质上,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农村路、水、电、气、讯“五网”体系,支持农村快递、冷链物流、充电设施等建设。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突出“一老一小”,重点支持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村级卫生室等建设。

  三是聚焦农民共同富裕。在人才培育上,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553”行动,重点支持农创客、农播客、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新农人”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7000人以上。在促进增收上,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实施点亮乡村六个“百千”行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支持农村“三位一体”共富试点单元、闲置农房盘活等工作,盘活闲置农房3000宗以上。在精准帮扶上,推行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以工代赈等模式,支持“共富大搬迁”、共富工坊等建设,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以及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不打折。同时,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关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最后再次感谢今天的各位发言人,感谢记者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搜索